上海市癌症康复俱乐部


服务热线

58332327

您当前的位置:
不能忘却的纪念
来源: | 作者:袁正平 | 发布时间: 2021-10-06 | 5376 次浏览 | 分享到:

 几天前,我收到从加拿大发来的一位北京老病友的微信留言:“106日是高文彬诞辰100周年纪念……”听着这位86岁老者越洋传递来的话语,一股难以忘却的情感涌上心头,我的思绪定格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感概万千。

 高文彬是中国抗癌协会康复会的首任主任委员。罹患晚期肺癌的他,时任海军文化部副部长,当年他手术打开胸腔后又被逢上,打了一次化疗就因体质极度虚弱而被迫停止,生命悬于一线的他找到了郭林新气功疗法,坚持不懈的“吸吸呼”锻炼让他绝处逢生。1982年著名作家柯岩的报告文学《癌症不等于死亡》一文中真实地描述了高文彬的生命奇迹。于是有了“抗癌明星”这个特别的称号。

 新生后的高文彬写了《癌症患者话康复》一书,这是当时中国第一本由患者编撰的科普励志读物。

1988年,高文彬约我赴京唔面,于大元老师亦在座。我们从who改变医学模式的“社会肿瘤学”到还处于萌芽状态的社会组织自治。我向二位老师汇报了我欲在上海创建由郭林新气功组织转型为癌症康复组织的设想,二位军人异囗同声地说“这是不谋而合”。1989年我在上海点燃了火种,不久,高文彬于大元又在北京成立了“八一湖抗癌乐园”。1990年秋,在中国抗癌协会领导,北京肿瘤医院院长徐光伟教授,安徽省肿瘤医院院长李同度教授等专家的积极倡导和鼎力支持下,“中国抗癌协会癌症康复会”在北京总政歌舞团大礼堂宣告成立。高文彬任主任委员,张宗卫,宋琳琳,于大元和我任副主任委员。东风从此,中国的群体抗癌事业翻开了新的篇章。

 康复会成立伊始,1992年即组织了“京,津,沪抗癌明星评选活动”,在人们普遍“谈癌色变”的情势下,这无疑是一声惊雷。我珍存着当年《抗癌报》刋登京津沪三地“抗癌明星”介绍的整版老照片。

高文彬又带我和于大元一起去拜访央视台长,策划搞一场央视直播的颁奖晚会。一张我们三人在央视的一张老照片也成了我永远的怀念。

颁奖晚会由赵忠祥和上海抗癌明星李守荣主持,京津沪三地抗癌明星代表端坐在舞台上成了主角,高文彬还安排晚会导演现场采访徐光伟院长和张宗卫教授。

而整台晚会没有高文彬的一个镜头,他说;“我就当个幕后组织者”,我至今仍清晰地记得赵忠祥在颁奖晚会结束时讲的一句话:“如果说高耸入云的喜马拉雅山是无与伦比的创造力,那么今天这里展示的是人格的力量,人类是不可战胜的!”

        1993年康复会召开年会,高文彬主任定的大会主题即是联合吸纳全国各地郭林气功团队加入到群体抗癌的行列之中。高文彬主持大会,张宗卫作学术报告,我最后作总结发言。年会后,沈阳,哈尔滨,大连,贵州,杭州,南京,广东等地的康复组织都成为了康复会大家庭中的一员。我仍保存着康复会第三期《康复通讯》内刋所记载的年会报告。

  我在高文彬领导下参与康复会的工作直至他离世那几年中,他始终把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群体抗癌模式放在心上,他说这是项事业。原先,患癌后我的座右铭是“于世无争争气,一无所求求生存”以自我康复为中心,是高文彬用他朴实无华的言行,让我找到了人生新坐标。高文彬先贤“心系广大癌症患者”的深沉情感和开明睿智;与时俱进的洞察力和大局观;五湖四海达者为尊的领袖风范;永远是我学习的榜样。

  高文彬77岁谢世,离开我们已23年了。光阴如箭,人生苦短,这23年间,当年创建康夏会的徐光伟,李同度,张宗卫,宋琳琳,于大元也都仙逝。每每得悉一位前辈同仁亡故的消息时,我总会停止它事而在往事回忆的沉思中等一等我的灵魂。我还活着,这就是上苍给予我的恩典啊,为了立志要毕生奉献的群体抗癌事业,活出那一份精彩,不能停息啊。面临康复換届,我将离开创会至今工作30年的副主任委员岗位了。30年的付出我无怨无悔。离岗不离家,群体抗癌的大家园里依然有我。我记住了肖伯纳的一句话:“人生不是一支短短的腊烛,而是支由我暂时举着的火炬,我们一定要把它燃烧得十分光明灿烂”

 

  袁正平,2021106


新闻中心

评论